《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6月1日出版的第11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文章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
文章指出,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不仅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而且可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文章指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许多重要特征,其中之一就是我国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保持战略定力,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经济社会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文章指出,第一,坚持不懈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解决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之策。第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集中攻克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第三,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这既是增加优质生态产品供给的必然要求,也是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带来不利影响的重要手段。第四,积极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我们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加强应对气候变化、海洋污染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国际合作,展现我国负责任大国形象。第五,提高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构建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考核的制度机制。
文章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心怀“国之大者”,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坚决做到令行禁止,确保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黑龙江:黑土地振兴发展谱新篇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到黑龙江考察,要求黑龙江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在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中不断取得新成绩。牢记总书记嘱托,黑龙江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迈出振兴发展的坚实步伐。
黑龙江位于我国东北部,是我国纬度最高的省份,矿产资源、森林资源、土地资源、湿地资源丰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来到黑龙江,深入农村、企业、林场、科研单位考察调研,为黑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擘画蓝图。
三江平原腹地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七星农场察看水稻收获情况。
总书记的嘱托就是前进的动力,黑龙江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推进种业振兴,加强黑土地保护,目前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9141.05万亩,粮食总产量连续12年位居全国第一。今年,黑龙江粮食播种面积将达到2.185亿亩以上,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500亿斤以上。
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筑牢国家天然生态屏障。黑龙江是全国重点林区,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伊春,他指出,过去林场为国家建设提供木材是为国家作贡献,现在林区全面停伐、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同样是为国家作贡献。牢记总书记嘱托,六年来,伊春落实森林资源管护面积334万公顷,森林蓄积量年均净增1000万立方米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83.8%。当地依托好生态发展乡村游,林区迎来了新生活。
黑龙江是我国老工业基地,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都十分关心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发展。他指出,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是一个现代化大国必不可少的。几年来,黑龙江以创新为支点,积极推进转方式调结构,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推动全链条发展,产业结构逐步优化,高质量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如今,黑龙江加快布局数字经济、生物经济、冰雪经济、创意设计产业,高新技术企业由2016年的768家增加到2738家,科技创新成果为载人航天、“嫦娥”探月、火星探测、“奋斗者”号深潜等国家重大工程提供了技术支撑。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6月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生效,让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应知尽知、应享尽享;安排进一步加大困难群众救助帮扶力度,兜牢基本民生底线。
会议指出,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总体思路、政策取向推出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主要是对政策实施提速增效。这既是及时加大力度稳住经济大盘的重要举措,又坚持围绕市场主体实施宏观政策,实行精准调控,提高效率,不透支未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各部门迅速行动,6方面33条政策措施实施细则出台取得积极进展。下一步,一要对政策再作全面筛查、细化实化,让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应知尽知、应享尽享。新增1400多亿元留抵退税,要在7月份退到位。对金融支持基础设施建设,要调增政策性银行8000亿元信贷额度。对符合条件的失业农民工,无论是否参加失业保险,都要发放临时补助或救助。对汽车央企发放的货车贷款延期还本付息,要广泛告知办理方式。其他各项政策都要细化到可操作、能落地。二要坚持用改革举措、市场化办法解难题,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策“非申即享”。对复工达产要强化重点企业“点对点”帮扶。对投资项目,各地各相关部门都要建立台账,推动尽快开工。确保夏收农机免费顺畅通行。落实支持平台企业合法合规境内外上市等举措。三要强化落实督促。国务院派到12个省的督查组要尽快形成报告,对政策落实中的突出问题予以公告。对各地二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城镇侦查失业率、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的财政收入、物价等主要指标,由统计会同相关部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分省公布。
原标题:【6月1日晚间央视新闻联播财经内容集锦】 内容摘要:《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央视网消息 (新闻联播):6月1日出版的第11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jc/92533.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